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 > 孙萌 > 社火表演(社火表演的来历) 正文

社火表演(社火表演的来历)

[孙萌] 时间:2024-06-28 14:46:23 来源:忧愤成疾网 作者:李菁 点击:143次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社火表演,以及社火表演的来历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社火节目表演有哪些?

社火节目表演有高台、高跷、旱船、舞狮、舞龙、秧歌等等。

1、青海高台又称“抬搁”及“高会”,将10岁以下儿童固定在2至3米高的特制台架上进行表演。 素有“空中戏剧”之称,传承600余年。

2、高跷,也叫高跷秧歌,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,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。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。

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,舞队人数不等,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,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,常用道具有扇子、手绢、木棍、刀枪等,形式有“踩街”和“撂场”两种。

3、旱船,是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,逢年过节,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,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。“旱船”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。

4、舞狮,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古时又称为“太平乐”。舞狮有南北之分,南狮又称醒狮。

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,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头,一人舞尾。

5、舞龙俗称舞龙灯,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。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,每逢喜庆节日,人们都会舞龙,从春节开始舞龙,然后二月“龙抬头”、端午节时也舞龙。

社火节目表演有哪些

社火节目表演有高台、高跷、旱船、舞狮、舞龙、秧歌等等。

社火表演形式多种多样,有一个大人背着一至三名儿童表演的"背社火";有骑着马、牛、骡子表演的"马社火";以及"高跷社火"、"车社火"、"山社火"等。

耍社火时,靠的是演员的动作表演,并配以旌旗、仪仗、罗、鼓、铙、郄等,规模浩大,场面热烈壮观。

元宵节社火表演

20222月15日上午,新疆于田县隆重举办2022年社火巡演活动。在喧天的锣鼓声中,社火表演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
社火巡演队伍为现场观众献上了扭秧歌、大头娃娃、扇子舞、高跷、秧歌、腰鼓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,宽敞的街道一时变成了偌大的舞台,让观众在“闹”元宵中尽享新春的快乐。

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-新疆于田举办2022年元宵节社火展演活动
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社火

宝鸡哪儿有社火表演

宝鸡陇县和陈仓区有社火表演。

宝鸡地区每年在春节期间都会开展社火游演活动。游演社火主要是庆贺丰收、保佑平安、辟邪惩恶,内容多以神话戏剧故事为主。主要类型有步社火、抬社火、马社火、车社火等。社火游演时,旗幡招展,鼓乐开道,炮声震耳,非常热闹壮观,吸引周围上百里群众前去观看。

陈仓区的西山社火也是西府社火的一种。因宝鸡地处关中西部,历史上属凤翔府管辖,又称西府。西府社火是在继承我国周、秦、汉、唐时期的百战、散乐和古代锣鼓舞蹈的基础上,创新而形成的传统群体性游艺活动。

社火简介

社火(Shehuo),又称“演社火”,是指在传统节日里扮演的各种杂戏,属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,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社火的内容非常多,如西北地区的社火表演内容包括踩高跷、耍狮、扭秧歌、跑旱船、铁芯子、打铁花、耍腰鼓、骑竹马等。

“社火”来历源远流长,经历史发展,社火已不仅指传统节日举行的民间游乐活动,还用作民间节庆日所有游乐活动的总称,传统节日、庙会等,都可以组织社火活动。史料称:“社火,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”;又称:“民间鼓乐谓之社火,不可悉记,大抵以滑稽取笑。”(南宋·范成大《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》)。
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社火

天水麦积区社火表演时间

天水麦积区社火表演时间是2023年正月十五元宵节。

由花牛、马跑泉、社棠、甘泉、麦积等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民间群众自办社团和驻区各企事业单位、群众团体,排演以社火、高台、花车等为主的社火队伍,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队伍,每个单位按10个节目准备,在天河南路主干道至兴陇路东行进式表演。

活动线路从羲皇大道东段区文广局门前区域(集结区),市二中门前区域(第一表演区),天河南路与马跑泉中心大道交叉区域(第二表演区既主表演区),天河南路与林水东路交叉区域(第三表演区),渭河,号桥头,兴陇路建行大楼区域(解散区)。

天水麦积区社火表演主协办单位

1、主办单位:区文化广播影视局。

2、承办单位:各有关乡镇、街道办事处民俗表演队。

3、协办单位:区公安分局、区交警大队、区卫计局、区消防中队、区建设局、区财政局等单位。

4、活动地点:桥南城区,天河南路主干道至兴陇路东。

社火表演是什么意思

社火表演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。也是高台、高跷、旱船、舞狮、舞龙,秧歌等等的通称。

在中国西北,每年春节,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。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,包括锣鼓手,舞狮等等。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,并赠予烟酒等礼物。社火经过之处,爆竹声声,锣鼓喧天,人山人海,气氛热烈。

社火中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。每个高台均有一主题。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,二郎救母等。多取材于秦腔故事。高台往往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挥建造。

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(也有汽车或拖拉机)上,使用钢筋,布料,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,如假山,树木,动物等,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儿童(年龄一般4—5岁)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,固定在高台上,少则 1人,多者10余人,高可数丈。

社火表演历史起源:

南方的丰城社火是江西省丰城河西地区的江右民系传统民俗活动,已申报为省级文化遗产。"社火"是源于人们对菩萨、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。从宋代起,各种祭祀活动流传开来,形成丰富多彩的"社火"文化。当地人源于人们对菩萨、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 。

北方的" 社火" 亦称 " 射虎" ,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。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、杂耍的表演。火具有红火、热闹之意。

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,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。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,生产力极其低下,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,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、灾荒等既不能抗拒,也不可能理解,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,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。

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,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,于是渴望风调雨顺、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。《礼记· 祭法》中载: "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,其子曰后土,能平九州,故祀以为社。 "

社火表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社火表演的来历、社火表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(责任编辑:潘裕文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